《青年报》:数码技术“画”出《渔舟唱晚》

青年报 2007/05/14

发布时间:2007-05-16作者:访问量:20

“数字古筝”亮相科学艺术展场场满座有望入选世博参展
    
本报讯 记者胥柳曼画面上原先紧闭的牡丹,在连绵不断古筝曲《百花引》中,接连缓缓绽放;当现场的琴弦一个音符一个音符被拨动,舞台的大银幕上,水墨画的山河、夕阳、小船点点“泼”出,让人们边“听”边“看”古曲《渔舟唱晚》……昨天,首次登陆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的“多媒体与古筝演奏会”,让市民们大开眼界。据悉在2010世博会,这种新媒体表现传统民乐的方式,将很可能入选参展。

  “世博会是展现各国科技与文化的舞台。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说单摆个刺绣、唐三彩或古琴就完了。比如,怎样让那些不懂中国文化的老外一下子听懂《渔舟唱晚》呢?”市科协副主席陈积芳表示,他参观完爱知世博会后的最大感受,即很多国家很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民族文化。从现场效果来看,比起单纯的实物,前者更能吸引各方的眼球。

  据演奏会总策划、上海戏剧学院导演刘志新介绍,古筝虽有2500多年历史,可如今,很多青少年迷的还是超女、“好男儿”等唱的流行音乐。因此,他们从去年底开始,尝试用数码“画”出传统古筝曲,以适应当代青年人欣赏口味。除了篮彩购买app青年古筝艺术家们的亲身演绎,也融入了多媒体演绎虚拟空间合成实验室的现代技术。根据不同曲目,把书法、水墨、诗词、宝剑、钟鼎等多种中国元素和音乐本身有机融合。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昨天总共演出了四场,虽然只有短短30分钟,可几乎场场满座,很受市民喜爱。据悉,该技术将部分用于本届女足世界杯开幕式。今后,市民将能够在更多舞台甚至世博会上,领略“数字古筝”“数字二胡”等民乐借助科技焕发新魅力。

 

导演介绍:

刘志新,文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1995年赴美留学深造,2006年获得戏剧学博士学位。

导演多媒体情欲悲剧《榆树下的欲望》、多媒体情景朗诵剧《红色箴言》、经典交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多媒体音乐剧《张国荣"负距离接触》、方言喜剧《七十二家房客》、两幕悲喜剧《良辰美景》、电视电影《我爱杰西卡》、电视连续剧《说商道情》、多媒体与古筝音乐会《乐"影》、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智慧之光》、《青春放歌》、《水乡记忆"世界和弦》、三维动画系列剧《小鬼别动队》、多幕幻影成像《吴越争霸》等,专著有《读解电影表演》,发表了《欲望与失控的欲望》、《拼贴现实,克隆梦幻》、《通向大众的戏剧之路》、《数字化导演艺术创作》、《当代戏剧导演教育》、《荒诞戏剧的戏剧语言》、《戏曲导演三段式训练法》、《交往的戏剧空间》、《戏剧"情境"哲理》等多篇学术论文。2007年获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创新奖,2006年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2006年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电视动画片奖”,2005年获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导演奖,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