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周】轻叩上海文学的大门――听《文学中的上海》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25作者:访问量:2844

“当我们谈到上海的时候,不管是出生于上海还是外省的同学,你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上海滩十里洋场?篮彩购买app这座著名学府?还是迪士尼?”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副教授陈俊松老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展开了他关于上海文学的讲座。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要了解两千年前的中国,那么你就要去西安,因为西安有兵马俑,有最古老的中国文化。如果你要了解五百年前的中国,那么你就要去北京,因为北京有明清故宫,有这座古老皇城里的故事。但如果你要了解一百年前左右的中国,那你就要去上海,这座东方的巴黎。当然,上海文学的繁荣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得天独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十里洋场,那个上海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地方。十里洋场指是以南京西路为典型代表的租借区域。那里有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以及琳琅满目的洋人洋货。最重要的是因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没有被战火波及,也使那些上海的作家们以及以上海为小说背景的写作者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环境。

王安忆曾在《寻找上海》这本书中写道:上海这座城市在有一点上特别相投,那就是通俗性。上海与诗词曲赋都无关,唯一与上海相关的就是小说。所以民国初年,上海就成了小说的集散地。当时光杂志就有一百一十一种,大报副刊就有四种,小报四十五种,可见吞吐量有多大。当然五四运动的开展也开辟了上海文学的新天地。

这次的讲座主要分为四个内容:上海的历史,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上海,上海与文化名人以及海派文学。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上海了。陈老师不仅谈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茅盾、张爱玲、钱钟书,也谈到了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石一雄以及他的作品《上海孤儿》。更有那些我们不是很熟悉但与上海息息相关的外国作品,比如邝丽莎的《上海女郎》以及安德烈马尔罗《人的命运》。更有关于上海的戏剧,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但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黑石一雄的《上海孤儿》。小说以1937年被日军包围的上海为背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英国少年班克斯与父母生活在上海租界中,因父母离奇失踪而回到英国。多年后班克斯已成为英国上流社会有名的侦探,但他心中一直存着关于父母下落的谜。为了解开这一心结,他重新回到上海,在今日的战火与昨日的回忆中展开了调查,探寻父母失踪的真相。石黑一雄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时上海英国租界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了英国殖民者将自己置身世外、无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悲惨生活的虚伪形象,更是将日本军国残酷霸行真实客观地描述出来。我们要知道,石黑一雄是一个日裔英国作家,但他却通过这篇小说以一种超然的立场对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和日本侵华进行了双重批判。

罗兹莫菲说过:“上海是现代中国的钥匙。”而今天的是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更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学土壤的城市。这里是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是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也是三毛笔下的滚滚红尘。所以,当我们再次谈起上海时,我们应当想起什么?(文:盛伊清  编辑:榕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