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不老的秦怡

文艺报 篮彩购买app年9月30日

发布时间:2022-05-16作者:访问量:814


厉震林

转载《文艺报》篮彩购买app930


不熟悉秦怡者,会迷恋于她的银幕形象,那一个个端庄秀美又温柔贤淑的美丽女性,是丰盈的,也是深醇的,是理想的中国恋人、妻子和母亲。而熟悉秦怡者,则更会感佩于她的银幕之外的生活,无怨无悔于不幸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从容和优雅,在独自承受的绵长苦楚中,不曾有自怜而永远微笑。

秦怡,以她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塑造了一个永恒的角色,那就是“人民艺术家”自己。

秦怡表演天分沛然。她并非表演科班出身,只是一个职业学校肄业,为了反抗封建家庭而远走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因容貌优佳,为导演应云卫等赏识而进入演艺界,先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后入中华剧艺社,以《草木皆兵》《戏剧春秋》等话剧中的优良表演,迅速窜红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齐誉为剧界“四大花旦”。与秦怡的初出茅庐不同,其他三位或银幕或舞台已有丰富演剧经验,白杨更是名闻遐迩的电影明星,秦怡能够与之并肩,可见她的表演实力。在此,禀赋有之,勤奋有之,信念更有之。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秦怡的表演生涯已达八十年。2015年,她编剧、主演和出品的《青海湖畔》公映,此后又参演了《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妖猫传》,2018年上映她参演的《那些女人》。如此高龄,仍有表演佳作问世,又横跨八十年职业经历,即使非“世界吉尼斯记录”,也是世间罕有的人瑞。漫漫八十年,孜孜敬业之,无论什么角色,总爱在脑子里琢磨又琢磨,赋予灵与肉,因为秦怡从来没有认为演戏只是为了谋生,而是为心灵为精神的理想。

她深记这件事:19岁时,赴朋友家中吃饭,偶遇一位气度不凡又和蔼亲切的中年男子,问她现在是在工作还是学习,她说在做实习演员,有时也唱唱歌,没有什么大的意思,混混而已。男子又问她唱些什么歌,她答抗战歌曲。闻言,男子马上提高声音说道:那还是混混啊,你想千千万万的民众在你们歌声的鼓舞下走上前线,这工作多么重要啊!秦怡点头称是。回家以后想道,是怎样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她跑去问其朋友,被告知是周恩来同志。文艺工作必须是于国家与人民有益的,也就成为她的信仰。

1951年,秦怡出演《两家春》中的一位北方农村媳妇,开始有人怀疑她能否演好工农兵形象。她没有辩说,背起铺盖就跟剧组去了胶东农村体验生活,在一间堆满牛粪的破屋里,生活了大半个月,塑造了一个真实动人的角色,荣获文化部优秀女演员奖。

如此表演信念,已然成为秦怡艺术哲学。秦怡微胖,脸庞稍大,非花旦型,而是青衣型,故而做电影女主角不多,女配角则不少,她却能够将女配角创造得如同女主角一样出彩,甚至更为胜之。毫无疑问,她是中国电影史上金牌的女配角,诸如《青春之歌》中的林红、《林则徐》中的阿宽嫂,连同可以称为女主角的《女蓝5号》的林洁、《铁道游击队》的芳林嫂,都已成为共和国的重要文化记忆以及一个时代的人物影像符号。

2009年,秦怡获颁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道:秦怡始终活跃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她以母亲的博爱、女性的温情,在银幕和舞台上,鲜活生动饱满地塑造着当代中国女性朝气蓬勃的时代形象,开掘着中国女性丰盈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来自生活的浓烈气息和对人物情感细腻真实的体验,灌注在每个人物身上,为现实主义表演提供了最新鲜的范例。她像疾风中绽放的玫瑰,以岁月无法改变的不老的美丽风采,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如是斯言,八十年的历史见证一切,诚不我欺。秦怡,横穿了大半部中国电影史,她是永恒的星辰。

秦怡之美,不仅在银幕上或者鲜花簇拥之时,更在繁华散尽之后,面对荣辱的淡雅和静然。谁都知道她家状况,丈夫金焰久病卧床,爱子少年失惊患疾,两人生活较难自理,均需秦怡亲力亲为。数年如此,也许不算什么,数十年如此,则是人格力量,人世间道德之冠了。若说秦怡心里没有想法,估计也不真实,但是,她不埋怨,默默承受,不向社会表露她的伤感和压力,坦然以待,这是比创造一个银幕形象更为艰难之事。秦怡悄然做到了,塑造了一个大美的妻子和母亲形象。它远比银幕形象更为光辉灿烂。两人走后,秦怡收拾起心情,投入社会的公益活动。汶川地震和玉树受灾,她先后捐款23万余元,而这几乎是她的大半身家。

作为上海电影人,我时常在各种文化场合遇见秦怡,她每次总是静美如初,淡然如怡。我总是想,耄耋九十,她为何总是不老啊,尽管也有老态,但是,她的形神却是年轻许多的。现在则明白了,因为秦怡不仅有迷人的角色,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心形之外,秦怡永远是迷人而美丽的。

秦怡的个人生活也许称不上完美,但是,秦怡的电影和社会形象是完美的。她用八十年的大爱,示范了如何为艺和做人,谱写了对于党和人民的不变初心,倍受几代人的尊敬和爱戴。这就是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典范意义。



厉震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1965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历任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




审核:韩永胜

文字:厉震林

转载自《文艺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