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经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线上课程分享

发布时间:2022-06-21作者:访问量:1668

课程思政在云端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与学再次成为师生们的日常模式,云端见面课堂依旧充满“智慧”与“温度”。电影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线上教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适应线上教学,同时及时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中融入每一堂课。电影学院将不定期分享学院教师在线教学的实践和案例,希望提供有用经验,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为学院课程思政经验提供借鉴。



《节目策划与文案写作》

教师简介


廖媌婧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编剧。创作和研究方向:媒体内容创制和生产机制研究,主要从事《节目策划与文案写作》《纪录片创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主编剧创作的节目有:《青春环游记》《极限挑战》《爆裂舞台》《女儿们的男朋友》等,著有《中国电视的想象力》《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东方卫视节目生产》等。


课程设计

本学期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线上教学的条件,在开学初建立微信群,用学校“学习通”超星软件进行视频授课,通过视频语音、文字与学生互动,视频资料播放等形式进行教学。

将思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以模拟项目实践的方式设计作业,把节目策划放置到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考量,对学生项目汇报进行基于思想性、产品价值等可行性点评。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加强对课上内容的消化程度,在正常授课时间外另设立“小组主题讨论”的小课机制,将课程分成大课和小组小课,小组作业进行单独线上视频辅导。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线上教学的丰富性,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邀请业内一线专家进课堂进行主题分享和Q&A问答。在本学期初,学生选出了2022年最值得推荐的节目,在刚结束的两周堂课上,特别邀请这两档节目的主创爱奇艺视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制片人吴寒、腾讯视频《恰好是少年》总导演胡明上线分享。之后,这样的形式会在线上课程延续,将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求邀请更多对口专家进课堂,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指导。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借线上教学的时机,加快建设学习通内课程建设步伐,梳理适合混合教学的知识框架,切实辅助学生完成线下自学自研活动。


学生反馈

19级 广播电视编导 朱静媛:

廖老师身为行业内富有经验的从业者,在课上教授给我们的不只是纸面上的定义,还有许多来自她个人的实战经验。她在教学时首先详述概念,再一步步引导着我们发散思考,在讨论中由浅入深,课后还会邀请到一些业界内的知名人士与我们进行零距离对谈,在提问中反思总结。这样的课程教学不仅让我们从基础开始,真切了解、学习到一档节目是如何一步步诞生为实体,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我们见识到前人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从而化为动力提升自己。

(图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制片人 爱奇艺小怪兽工作室负责人吴寒进课堂)

(图为《恰好是少年》总导演胡明进课堂)

(图为正常教学时间外每组半个小时的“分组讨论

(图为综合运用超星软件讨论区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机制)




《大众传播学》

教师简介

雷雯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上海戏剧学院表导演艺术研究博士。曾任电视台、出版社记者,编导数年,后从事影视理论研究,专注于影视节目创作与评估、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主要从事《写作元素》、《纪录片创作》、《大众传播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国际佛陀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等。


课程设计

《大众传播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涵盖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模式、受众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功能,提高媒介素养,并将其运用在具体的影视创作当中,以期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价值和效用,规避不必要的“噪音”。

开展线上教学以来,为便于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中设计了多项互动性内容,如在《信息与符号》一节中,开展了21编导班“班徽设计大赛”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投稿,将对专业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各具特色的符号、标志展现出来,摄像机、胶片、剧本等元素,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班徽,向人们展示着学子们的风采。


学生反馈

21级 广播电视编导  刘贺琪:

通过本周对于《信息与符号》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符号、符号的分类等知识。同时,在雷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班开展了“班徽设计大赛”活动。起初我们觉得对于编导生来说,绘画设计还是蛮有挑战性的。但当大家真正开始设计后,却觉得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符号的功能意义,提升了班级凝聚力,这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下图为学生们结合传播学原理设计创作的班徽

审核:韩永胜 董健

供稿:篮彩购买app电影学院

来源:篮彩购买app教务处

策划:林小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