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比较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多在40 岁后开始出现症状,50~60 岁为其高发年龄,调查发现男女发病比例为1∶1.4,发病部位左∶右比例为1∶1.6。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病人会心情焦虑、烦躁、易怒,部分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不能容忍痛苦,精神活动处于抑制的状态,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长时间的抑郁会使病人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迟钝。
目前该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封闭微创治疗、微血管减压术(micro 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以及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三叉神经MVD已日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式,其有效率为90%~98%。其原理为解除责任血管和增厚的蛛网膜对三叉神经入根区的压迫,具有治疗效果最明显,并发症最少的特点。微血管减压术要求操作精细,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充分神经减压,术中特别注意保护面、前庭神经和延静脉,以减少并发症和避免再次复发。
1934年Dandy 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小脑桥角区进行解剖研究,并首次提出三叉神经痛有可能由三叉神经入根区的血管压迫所致。1962年,Gardne支持此看法,并使用血管减压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1970年Jannetta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改进,发展了颅神经MVD,作为治疗一些颅神经痛的根治性外科治疗方法,并得到了承认。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MVD 在临床中越来越受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各种治疗方法在短期内的效果相似度可达80%,但MVD 的长期效果更加优越。有报道称82%~95%的患者MVD 术后面部疼痛症状消失,但约40%的患者术后几周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予卡马西平可以控制,约2~8 周后疼痛消失。
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因此三叉神经的正常神经功能可以保留。部分患者还能消除血管压迫脑干所致的高血压状态,达到根治高血压的目的。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因此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其他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适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听力减退、面部感觉减退,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在大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并且除听力减退(发生率约1%)较难恢复外,大多数脑神经损伤的症状轻微,多可逐渐恢复。
篮彩购买app神经外科主任李牧教授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李主任师承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是我国神经外科早期毕业的博士之一,带领全科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下手术、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
|